9月3日,佳木斯大学2022级新生报到日。这一天,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一起同来的,还有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82届医学校友。新学生、老校友,跨越40年的时空山海,在这一刻相逢。

从1982年毕业,整整40年,今天,他们再次回到魂牵梦系的母校。作为刚刚恢复高考的77级、78级,在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和人生的起伏,他们从当年的工人、农民,还有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走进原佳木斯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学生。而如今,当年的弱冠青丝已是年过花甲,霜染两鬓。


早9时,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在校友广场举行。50余位老校友和他们当年的恩师一同庄严伫立,深情凝望冉冉升起的国旗。这一刻,他们似乎想起了40年前在简陋的操场上开学的那一场升旗。同样的场景,足以勾连起40年长长的回忆。


10时,82届医学校友毕业40周年纪念大会在校音乐厅举行。由于疫情原因,原本能够到会的100余位校友,多数没能来到现场。尽管如此,但会场依旧气氛热烈,暖意融融,到会的校友与远在各地的校友线上线下,共享这一次难得的相聚,共庆毕业40周年。

一段深情的诗朗诵《母校,我们回来了》拉开了纪念大会的序幕。会上,学校领导和老教师分别作了发言。校党委书记邱洪斌在致辞中代表全校师生向离校40年仍心心相念、时刻眷恋母校、关心关注母校、倾情回馈母校的广大医学校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他说,40年来,82届医学校友伴随国家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蓝图开疆拓土,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建功立业,立足于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踔厉奋发,以老佳医和佳大人特有的使命担当筑牢希望之根、培育成功之果,实现了人生价值,赢得了社会尊重,彰显了佳大精神,成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社会精英和行业翘楚。广大校友不忘母校,以实际行动捐资助学,提升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帮扶支持在校生完成学业、毕业生就业,助力地方招商引资,推动母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形成了“佳大校友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在推动绘就母校与校友携手相牵、共同发展的最大同心圆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感召和引领作用。
最后,他衷心希望各位校友返校期间畅叙友谊,感悟发展,常回家看看,祝愿校友们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教师代表、原佳木斯医学院副院长、90高龄的杨景云教授难掩激动。他说,40年,我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这是我退休以来最高兴最感动的时刻。40年,你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82届毕业生个个都是好样的!
他深情地回忆起毕业生们在校时的点点滴滴:那时的你们很是刻苦,每天晚自习熄灯,都要催过几遍才肯离开;熄灯后,很多人还要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学习;为了巩固人体解剖知识,有些学生把骨骼标本拿回宿舍反复琢磨研究,困了,就搂着标本睡去;月光下,常常看到你们围坐在操场一起探讨学习……

原佳木斯医学院老教师官阳教授也回忆起82届毕业生和佳医人自强不息、曾经奋斗的故事。老校友们凝神静听,伴着点点回忆,思绪万千,有的早已是热泪盈眶。


渊源佳大江万里,天涯海角念师恩。校友代表向敬爱的师长们献上了鲜花,并深鞠一躬,将一份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恩师。

40年,秉承佳医的优良传统,82届校友们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了不俗的业绩。在他们当中,有国家领导人,有首席科学家,有医学领域的顶级专家,有党政领导,还有很多虽已到了退休年龄但仍然奋斗在医疗战线的专家。为了交流学术,加深了解,尤其敏、周桂英、王锡民、张亚卓、裴志恒校友分别向母校和校友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畅谈了人生感悟。



随后,校友代表、上海校友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岳阳神经外科主任郎铁成代表校友向母校赠送了锦旗。校长武瑞为全体回校校友颁发了聘书,这些校友将成为佳木斯大学校友师资库成员,继续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还举行了校友捐赠仪式。优思达生物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尤其敏向母校捐赠两台价值71.6万元的自动一体化核酸扩增检测分析仪,并捐赠10万元用于优思达生物专项奖学金。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张亚卓、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院长栾国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教授鲁大鹏、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王锡民等校友也分别向学校捐赠了自撰的医学书籍,向母校表达一份浓浓的感恩之情。党委副书记朱玉珠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并向他们颁发了证书。










纪念大会最后在歌曲《春风十万里》中结束。四五载同学情,四十载魂牵梦系。校友们在一起共忆美好青春时光,畅叙同窗情谊。一位校友深情地谈到:40年,最是难舍母校情、同窗谊,无论走到哪里,母校都是我们永远的牵挂。我们是年老的,但我们又是年轻的,我们会把这份对母校的惦念,转化继续为母校增光添彩的行动。期待毕业50年,我们再相见!